读懂浙江,从诗开端

liukang20246天前正能量吃瓜722
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严粒粒
“不学诗,无以言。”
这是《论语·季氏》中,孔子教训幼子孔鲤的话。意思是不学诗,就无法应对社会交往。他口中的“诗”,特指《诗经》。
自古以来,我国便是诗的国度。在诗的众多寰宇,一条名为“浙江”的银河群星灿烂。多少名仕在此留下妇孺皆知的诗歌,后世流芳。
日前,作为浙江首部全域性、系统性整理历代诗词名作的普及性读物,“诗话浙江”丛书正式发布。丛书以11个地级市为单位别离成册,精心遴选的1220首诗词,完成县域诗词全掩盖。
“诗话浙江”丛书。图源 浙江古籍出书社
品读诗词里的浙江,咱们或许更能理解“不学诗,无以言”的深意——
且不要只闻见其间语言艺术的馨香。以微观、多元的视角,咱们会发现:那精约、凝练的言外之意牵连起的,是大地景物的盛宴,前史长河的印记,也是人类才智与精力的光华。
01
物华天宝 领会景色如画
咱们为什么要读诗?
答案千千万。其间有个特别接地气的答复撒播甚广。一位网友说:为的是面临美丽景色,他人只会说一句“哇,好美丽”,而你却能信口开河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。
景色是浙江人的小自豪。行走之江,以诗之名赞叹大自然巧夺天工的时机太多。
苏轼写杭州西湖,是“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”;姜特立写丽水冯公岭,是“盘峤中心十里湾,绕山如蹑翠连环”;张志和写湖州水乡,是“西塞山前白鹭飞,桃花流水鳜鱼肥” ;文天祥写宁波海岛,是“云气东南密,龙腾上碧空”……全省各市皆有标志性的明山秀水,与诗人名篇彼此成果。丛书不过录入了一隅。
烟雨模糊下的西湖雷峰塔。图源 视觉我国
“七山二水一分田”的地舆特征,赋予浙江天然的景色资源。也难怪有风君和上海朋友聊地利,总能听出仰慕。关于一个喜爱游山玩水的人来说,一望无际,着实美得少了些层次感。
陈尚君是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、丛书的辅导委员会专家。他也斗胆断语:“唐人元稹有‘全国风景属会稽’之句,引申说全国山水数浙江,应该也不会有人对立。“
我国山水诗,也始于浙江。
我国有大好河山,为何偏偏是浙江?这首要归功于南北朝时期诗人、“我国山水诗派开山祖师”谢灵运。
在担任永嘉太守的一年间(记者注:永嘉指其时整个温州区域),他寄情山水,作诗多首,赋予山水魂灵。温州也因此被誉为山水诗派的发祥地。
温州卷录入了谢灵运的3首诗,别离为《登池上楼》《东山望海》《登江中孤屿》。在杭州、绍兴、台州、温州、丽水、金华等册,也均有他的诗歌。自谢灵运之后,南朝的谢朓、何逊,唐朝的孟浩然、王维等许多山水诗人相继呈现,以美丽的山水诗歌润饰诗歌的园地。
温州永嘉涯下库云海。图源 视觉我国
灵山秀水触发了创造创意,诗人也在其间悟出了人生哲学。
那位为写下“江南忆,最忆是杭州”的老市长白居易,与夸奖“全国风景属会稽”的绍兴老市长元稹是一对老友。作业之余,两人多有唱酬。
绍兴卷中录入的白居易所作《酬微之夸镜湖》,便是一首回应元稹诗作的著作。创造时,白居易年过半百,慨叹“我嗟身老岁方徂”。此刻,小他几岁的元稹正官运亨通。白居易问元稹:可曾从繁忙的军务政事中抽身世来,赏玩大好河山?结束一句“一泓镜水谁能羡,自有胸中万顷湖”,道出的也是朋友对朋友“爱惜当下,灯红酒绿”的关心。
反观当今,为生计奔走,为愿望尽力,为职责斗争……繁忙是现代社会的常态。《酬微之夸镜湖》告知咱们,千百年前古人的烦恼,好像和现代人是相同的。
这何曾不是一种跨过时空的情感共识?
共识,也正是诗歌,甚至任何文明艺术的生命力之地点。
还记得央视一期《国家瑰宝》节目中,银幕上,秦始皇陵博物院文物摄影师赵震,不由泪洒现场。他在回想一次终身难忘的拍照阅历。
对那支巨大的地下戎行,起先,除却震慑外,赵震并没有多少感觉。直到有一次,他拍着拍着,一抬头,看见了兵马俑脸上有指纹——一枚2200年前,制造兵马俑工匠的指纹。那一刻,赵震好像目送那位工匠刚刚脱离。而他,就踩在他温度仍旧的脚印上……
秦始皇兵马俑行列。图源 视觉我国
如此“对话”令人感动、慨叹。在读到韩锡胙《百丈漈》时,我也有类似感触。
温州文成的百丈漈是深壑巨涧,涧长1200米,总落差353米。在古代,却由于地处偏远、不为人知,文人墨客的题咏寥寥可数。韩锡胙是古时罕见的,能有幸领会百丈漈绚丽现象的人。
那天,诗人游历之后,被飞瀑澎湃气势震慑,挥毫写下“雄风鸣晴霄,奔雷响巨壑。南田百里涧,突竟怒此落”。
因地形险恶,他又对此行心胸忧惧,感叹“死生岂不大,假如坠我脚。古无功德人,缒铁悬高索”。他多期望能有热心人开凿崖壁,安装上铁索护栏。
斗转星移,几百年曩昔。通过开发,百丈漈已是国家5A级景区,游人如织。韩锡胙的愿望也成为了实际。飞瀑下,四面八方的人们读着他的诗,啧啧称奇。
他们,都是他的知音。
02
古往今来 多少风云激荡
诗能咏诵的不止是诗人的风花雪月、闲情高雅。作为前史的记载与见证,它也是组成前史、解读前史的一部分。
“诗话浙江”丛书是咱们了解浙江,甚至我国前史进程的一扇窗口。
为了在最大程度上立体反映浙江各地前史人文,丛书选取的诗词不以耳熟能详与否,或是诗人威望凹凸为唯一标准。
“诗话浙江”丛书。图源 浙江古籍出书社
因此,在丛书发布会上,陈尚君才会说:丛书弥补了他的一些常识盲区,让他感到生疏,却格外感动。他特别说到的其间一首,是赵鼎的《发四明奔昌国用韩叔夏韵呈觉民参政》。
赵鼎是南宋文臣,并非以诗词闻名。他是推荐岳飞抗金的伯乐,《宋史》誉之为“中兴贤相之首”。《发四明奔昌国用韩叔夏韵呈觉民参政》多见于赵鼎别集,很少录入进总集。
丛书为何将其录入?参加舟山卷编写的舟山市文史馆副馆长刘辉解说:原因这首诗是宋高宗渡海事情亲历者视角的一手记载。
那年,金国消亡北宋,不断南攻。但北宋的宗室和忠臣并没有抛弃反抗。宋高宗赵构被立为帝,持续与金国对立。据史书记载,建炎三年(1129),赵构由明州城(记者注:古代明州包括宁波、舟山等区域)登船入海,以避金军。
面临国难之危,作为扈从,赵鼎与皇帝一起飘摇大海,感念颇多。他以“晓挂危樯两席开,孤城西望何时回”开篇,写动身一刻对迷茫前路的忧心。然后,颔联的“飘摇一舸随潮去,彷佛三山入眼来”,写的是徘徊之际,忽见舟山小岛,心中闪过一丝期望。颈联“身世从今寄云海,亲友安在渺风埃”,是赵鼎的个人,对眼下“亲友无一字,老病有孤舟”的哀愁。
尾联之际,笔意忽地转机。一句“乘桴肆志吾安敢,就戮鲸鲵亦快哉”,道出忠士之深信:相较弃官而去、不问世事,澄清金兵、克复河山才是臣子当所为!
如他所愿,这一史称“建炎南渡”的事情,保住了大宋的半壁河山。绍兴八年(1138),南宋定都杭州。尔后,江南区域进一步经济繁荣、文明昌盛,也奠定了尔后九百年浙江在全国无足轻重的位置。
杭州闻名景点南宋御街鼓楼。图源 视觉我国
诗中不言而明的“建炎南渡”,是宋代史的一抹重色。李清照《题八咏楼》、姜特立《八咏楼》、吕祖谦《登八咏楼有感》、王柏《重题八咏》、鲜于枢《念奴娇·八咏楼》……金华卷频频呈现的“八咏楼”,是金华市中心的城市地标,也是唐诗开展史上,一枚重要的文明符号。
早前,丛书专家辅导会成员、浙江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尚佐文曾以个人喜爱,共享了丛书中“不能不读”的几篇诗词。李清照《题八咏楼》是其间之一。他特别强调,挑选它,不是由于大词人李清照,“而是要请出这首诗题目中的八咏楼的‘主人’——沈约”。
南北朝诗人沈约在任东阳太守期间,制作了“玄畅楼”,常登楼观景抒发。他还写了与楼相关的八首抒发长诗,世称《八咏诗》,名扬全国。后人更将玄畅楼改名八咏楼。
沈约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关键人物。用尚佐文的话说,“假如没有沈约,咱们现在读到的唐诗就会丢失半壁河山——咱们现在读到唐诗的许多名篇都是律诗、绝句,都考究平仄,其实平仄是沈约他们发现的”。
本来,从《诗经》开端,汉语就有四个腔调。可是,在沈约之前没有诗人发现其间微妙,不管谢灵运、陶渊明,仍是八斗之才的曹植。是沈约和他的朋友发现了平、上、去、入四个腔调,又将腔调的组织运用到诗歌创造的实践中,为后来唐代的格律诗的构成打下了根底。这也是后人称沈约为“唐诗昌盛的奠基人”的原因。
图源 视觉我国
论及“文明出海”,台州的寒山、拾得两位“和合二仙”可谓劳绩拔尖。台州卷也收集了他们二人诗作各一首,直白粗浅的用词,隐藏醒世之语。
特别是寒山。作为诗僧,寒山在我国诗歌史上不算知名,在日本、美国等地的名望却比肩李白、杜甫,甚至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成为其时西方青年的偶像。
为此,还引出一则翻译学界的讨论。以南北战役时期为故事布景,美国作家查尔斯・弗雷齐埃的第一部小说《Cold Mountain》于1997年出书今后,备受赞誉,后又拍成电影,亦广受欢迎。不管是书仍是译名都译作《冷山》。
2004年,闻名翻译家裘克安在《光明日报》特别撰文提出,译名应该改做《寒山》。由于在书的主页,作者放了两段引语。
一段是达尔文1893年日记中的一段话,可译为“安静山林和浅笑郊野中,却进行着有机物之间的可怕但无声的战役,令人难以置信。”另一段是寒山的诗:“人问寒山道,寒山路不通。”
裘克安在文章最终坦言:“弗雷齐埃对寒山了解多少,寒山对他又有些什么影响,有风君现在不知道。但从他的《寒山》小说看来:战乱、周游、幽静的高山、根究人生归宿的思索,这些寒山所阅历的事也正是他所感兴趣的。把他的小说译成《冷山》,就割断了它和我国文明的联络。”
小说《冷山》。图源 豆瓣读书
从一个与其时社会方枘圆凿的孤高诗人,渐渐开展成当今世人眼中,具有忍耐力和眼光久远的精力智者,寒山形象的不断演化恰正应和了那句劝诫——
“看问题,要用前史的眼光。”
看诗,不要只看写诗的那一刻。抚今怀昔,何曾不也是一种“前史的眼光”。
03
年代风流 尽显筋骨遒劲
今日咱们常说,文艺要扎根年代,安身公民。对诗词而言,年代和公民不仅是她开出的花,也是培养花的土壤。
假如有人问:浙江怎么样?
良渚文明奇观、经济腾飞的奇观、绿色生态的奇观、科技立异的奇观……有人或许会答复:这一个不断产生“奇观”的当地。
仅仅“奇观”吗?
浙江的诗词中,蕴藏着浙江何认为浙江的原因。
好像从“礼让斑马线”开端,“浙江有礼”名声鹊起。人们溯源浙江的“礼”时,往往会提及衢州南孔的儒学文明基因。
浙江衢州孔氏南宗家庙。图源 视觉我国
孔子究其终身创建与宏扬的儒学,至今仍是中华民族精力的灿烂明珠。曲阜北孔,衢州南孔都是孔子家庙,仅仅南孔的知名度略逊。许多人不解南孔由来。
衢州卷录入的朱珪《谒夫子家庙示孔氏诸生用前移居二首韵》写的便是这段前史。朱珪还循循善诱,以一个长者身份,劝诫学子们,要有剖析疑问的勇气和才能,期望年轻人从经典中刻苦学习,不要由于嬉乐旷费学业。走遍浙江古村,这种耕读、尚学的文明家风暴露各地。
钱塘潮多水患,自古是天灾害源。杭州,却有出了名的“钱塘江精力”,立异、猛进、大气和敞开是为特征。
李廓有“一千里色中秋月,十万军声深夜潮”,蔡襄有“地卷天回出东海,人世何事可抢夺”,苏轼有“鲲鹏水击三千里,组练长驱十万夫”,潘阆有“弄潮儿向涛头立,手把红旗旗不湿”……
杭州卷录入不少钱塘诗词。诗人罕见下笔水患下的民生多艰,而多咏诵胜景的雄伟壮观,以及与其相辅相成的人,叫认读得血脉喷张。特别“弄潮儿”形象已经在今日逐步演拓宽,代表着在年代潮流中不惧困难、不断进取的人。
这也解说了持续冯根生、鲁冠球、宗庆后、钟睒睒等老杭派企业家之后,本年春天从科技领域强势出圈的杭州“六小龙”的接力诞生。他们是“钱塘江精力”的新的注脚,为社会舆论津津有味。杭州也因此成为不少城市对标的样板。
杭州钱江三桥和钱江新城高视角夜景风景。图源 视觉我国
江南水乡,脉脉厚意。台州的天台山仙气飘飘,反手间,“台州式硬气”却广为人知。
方孝孺的《为玉泉山人题》选入了台州卷,写台州的山、台州的海,气势恢宏,意境开阔,透着坚强不屈的文气。方孝孺,便是“台州市硬气”的典型。
《明史·方孝孺传》记载,大儒方孝孺性情刚直、才高八斗,被人称为“明之学祖”和“全国读书种子”。因不肯为燕王朱棣草拟登基诏书,宁肯“诛十族”,也不肯对残酷权利垂头。赴死时,他年仅46岁。
有后人叹惋他的“愚忠”。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曾说,方孝孺绝不是那些目光短浅的人所说的愚忠,而是“以九死成果一个是,完全国万世之责”。黄宗羲所说的“是”,便是方孝孺所秉持的道义。
道义,不成文的底线、尺度、规则,事关一个民族价值观的取舍与坚持。
丛书中的诗词以近代时期收尾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我国,鸦片战役的迸发,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我国社会动乱,怨声载道。
绍兴市鲁迅新居。图源 视觉我国
绍兴卷的最终两首诗。一首来自我国女人革新前驱秋瑾的《宝剑篇》。另一首是周树人的《自题小像》:
灵台无计逃神矢,风雨如磐暗故园。
寄意寒星荃不察,我以我血荐轩辕。
这首诗创造于1903年的春天。在日本留学的周树人剪去标志封建传统和种族压榨的辫子后,照了一张小像,并在相片背面作诗后赠与友人,以表达自己为国捐躯、矢志不移的决计。
1918年5月,周树人用笔名宣布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文言小说《狂人日记》。从此,我国文坛多了一个嘹亮的姓名——鲁迅。
白云苍狗,世易时移。现在的浙江,景色秀丽,经济繁荣、民众充足。省里打的旅行品牌也叫“诗画浙江”,说的是如诗如画的美。
以“诗话”为题的丛书似乎是“诗画”的晋级,让咱们看见了浙江怎么从诗中走来,又怎么也把自己活成了新的诗歌。
这篇文章触及的“诗话”仅仅几段剪影,尚不足以澄清浙江的全貌。幸而,常看常新的好光景,历来都是写不尽、道不尽的。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告发/反应

相关文章

从什么时候开端,住酒店都要自带洗漱用品和床布被罩了?

本年中秋叠加国庆连放8天长假,咱们的出游热心被点着,酒店和民宿也迎来一波消费顶峰。据头部旅行渠道数据显现,国庆期间国内酒店的预定量同比上一年增长了400%左右。关于外出旅行的人而言,吃住行娱购,住是其...

友情链接: